专家简介:曹翠平,中国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内分泌与代谢学组委员。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市课题5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性论文30余篇。从医18年,主要致力于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老年预防保健工作。
辽沈晚报《花样夕阳》4月9日专版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的父母有没有过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cm)?
5.您经常大量饮酒吗?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腹泻吗(由于消化道疾病或肠炎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这些症状?
只要以上回答有一项“是”,就说明您存在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
两大原因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已悄然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流行病。那么,骨质疏松是怎样形成的呢?骨骼是活的组织,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旧的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当吸收过多或过快时,骨质疏松症便会出现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明显升高。首要原因在于维生素D的缺乏,这是发生骨质疏松的一大危险因素,由于老年人消化不良、进食差,维生素D的吸收少,加上日光照射相对较少、维生素D合成减少等原因,从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其次,活动量减少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老年人因为各种原因活动量减少,会导致骨量的迅速减少。
骨质疏松分原发、继发和特发性三类
骨质疏松分为三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两型:I型,即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卵巢功能衰退、血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断丢失而导致骨质疏松。这种类型的患者脊椎与桡骨下端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主要病因是性激素减少和肾功能生理性减退,骨皮质和骨松质均受影响。这类患者除椎体骨折和前臂骨折外,还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多在65岁以后发生。
继发性骨质疏松由后天性因素诱发,包括物理和力学因素,如长期卧床;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垂体病变、肾上腺皮质或性腺疾病等;肾病、类风湿、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吸收不良、肿瘤病变等;药物的应用(糖皮质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特发性骨质疏松,指男性发病年龄小于50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骨质疏松,有家族遗传史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
骨质疏松可防治 不同情况措施不同
骨质疏松是人生自然变化的必然规律,已丢失的骨矿物质含量不可能如数补回来,但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今后更大量地丢失,减少或延缓丢失率。骨质疏松是可以防治的,因此减缓骨质疏松病变的进程并且预防其合并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病情程度不同的老年人也有不同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将需要预防的老年人分为初级预防对象及二级预防对象。
初级预防对象:未发生过骨折但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或已诊断骨量减少者,应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发展为骨质疏松症,以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二级预防和治疗对象: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骨折,需治疗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的合并症出现,以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
目前,怀疑自己存在骨质疏松症医院评估个人的身体状态,完善骨密度(了解骨的存量)及化验指标(骨量的流失速率),可帮助诊断及寻找致病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使得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出现这三种情况就要注意了
这里重点谈谈老年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骨折的发生。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就可能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病残率甚至死亡率升高,从而造成个人、家庭甚至社会的心理及经济负担。然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以防治的,尽早干预可以减少其发生。即使曾经发生骨折,只要采用适当的治疗,即可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再次发生。
在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都是在骨折发生后进行相关检查时才发现。那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哪些问题时,应该引起注意呢?
1.疼痛骨质疏松者可有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当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导致翻身、起坐及行走困难。
2.脊柱变形
脊柱变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驼背、身长缩短,这是骨质疏松较重的表现。脊柱变形可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改变腹部的生理结构,从而导致便秘、腹胀腹痛等。
3.骨折
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80岁以上高龄女性老年人尤为显著。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骨折多见于桡骨远端骨折、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骨折的发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严重限制了其活动,导致很多老年人长期卧床,进而引起肺部感染、误吸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缩短寿命。
调整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
五忌:忌多吃糖;忌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忌吃得过咸;忌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忌嗜烟、酗酒;
增加钙质的摄入:服用钙片,视需要补充。
钙及维生素D的摄入:老年人每日的钙推 荐 摄 入 量 是mg,我国老年人每天饮食中钙的摄入量为mg,一般需另外补充-mg的钙;维生素D的老年推荐剂量是每天-U。要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小鱼干、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核桃仁等,多喝牛奶。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谢上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应多吃新鲜蔬菜,如苋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等,还要多吃水果;
适当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肌力,应力作用下使骨密度增高;不宜弯腰、弓背或抬举重物。同时应多增加外出晒太阳的时间,建议老年人在正午前后两小时晒晒太阳,增加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
采取防止跌倒措施:如家中地板防滑、避免搬运重物等;户外运动中可使用运动保护工具,如各种关节保护器、可移动的扶手等,协助运动;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zmeishen.com/gszyx/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