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通过化验血糖确诊,高血压可以通过测量血压确诊,那骨质疏松依靠什么确诊呢?
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的了解,骨密度检测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但骨密度究竟是怎么回事?检查又是一种怎样的检查?哪些人需要检查?检查前需做什么准备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小编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骨密度
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矿物质含量,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骨质疏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骨折的危险性,其单位是g/cm2。BMD是一个绝对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所以通常使用T值(有些情况会用到Z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骨密度检查有哪些方法?
医院骨密度测定的方法有:双能量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DXA)、定量超声检查法(QUS)、定量CT(QCT)立体骨密度测定以及外周骨定量CT(pQCT)。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
通过X射线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
特点:可测量身体任何部位的骨量(腰椎L1-L4,髋部和桡骨为主),精确度高,测量的是面积密度(g/cm2),对人体危害较小。目前,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定量超声检查法(QUS)
通过被测物体对超声波的吸收(或衰减),以及超声波的反射来反映被测物体的几个结构。
特点:测量部位可以是跟骨、指骨,胫骨及多部位,适合软组织较少的部位,不能测量深部骨骼。但无射线辐射,操作简便、但精确性略低于DXA。
定量CT(QCT)
QCT是一种采用CT来检测骨密度的方法,可以测量全身各个骨骼的骨密度,同一部位可以同时测量骨皮质(密质)和骨松质的骨密度,测量的是体积密度(mg/cm3)。
特点:该方法不受骨骼大小的影响、不受腹主动脉钙化和椎体退行性变得影响,运用QCT能观测到皮质骨和松质骨密度、骨微结构以及骨几何形态特征。但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约为DXA的倍),且设备价格昂贵。
pQCT
pQCT指的是外周骨定量CT,测量的也是体积骨密度,与脊椎QCT相比,辐射小,测量的是外周骨(上肢末端和下肢末端),测量区域是皮质和松质骨。
特点:专用CT扫描仪,易移动、易操作,但只能测量外周骨,不能测量中轴骨。
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L1-L4
:
Neck——股骨颈
G.T.——大粗隆
Inter.Tro——粗隆间
Ward——ward.s三角
注:可测量任意一侧髋骨,也可以双侧同时测量。ward.s三角和粗隆间不用于诊断和疗效的随访
:
U1tradis——前臂超远端
Midradius——前臂中端1/3至前臂远端(桡骨)1/3处
注:测量非优势手即左前臂(好尴尬,小编是个左撇子),左前臂有骨折或者炎症时可测量右前臂
骨密度检查数据怎么看?
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
读懂“T值”
T指数是受试者的本次骨密度值与正常参考人群的平均峰值骨密度(骨峰值)和标准差比较值,是诊断受试者骨质疏松症级别的依据。
T指数计算公式为:
男性T指数=(受试者的骨密度值-0.)/0.;
女性T指数=(受试者的骨密度值-0.)/0.;
注:男性参考的平均峰值骨密度为0.g/cm2;标准差为0.;女性参考的平均峰值骨密度为0.g/cm2,标准差为0.。T指数在软件中会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值及受检者性别内部计算出,无需诊断者计算
T值适用人群:
绝经后女性
65岁以上的男性
50-64岁有危险因素的男性
当-2.5﹤T值﹤-1时,你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处于骨量低的阶段,应该开始“亡羊补牢”了。首先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酗酒、高盐饮食和过量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不健康习惯往往加速骨质的流失;其次,多晒太阳多做运动,在饮食过程中选择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绿色蔬菜、海鲜、鱼类和豆类等。
当T值﹤-2.5时,你应该怎么办?
一旦骨质疏松,无法“亡羊补牢”,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单纯的进行补钙并无太多的意义,而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冶疗。此外,在日常生活起居过程中,应该慎防骨折的发生,一旦发生骨折应该积极接受正规治疗,避免擅自处理带来的后遗症,继而严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读懂“Z值”
相信有朋友在上述报告中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数值“Z值”,这又是一个什么数值呢?
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检测者的骨密度值与参考值作比较。
“Z值”划分为两个区间,代表不同意义:
-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
Z值≤-2: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Z值适用人群:
儿童
绝经前女性
小于65岁无危险因素人群
小于50岁有危险因素人群
骨密度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双腿有骨折或双腿有做关节置换,建议不检测骨密度
脚跟有皮肤溃烂者建议不检测骨密度
准备怀孕的女性不宜做骨密度检测
近期进行了放射性核素检查者,不能进行骨密度测量
近期服用了肠道内不能吸收的药物,如钙剂、钡剂、椎管造影剂的等。
身上的金属物,如纽扣、硬币、挂钩或拉锁,在测量中应除去
那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50岁以上女性
60岁以上男性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有脆性骨折史的患者
有家族骨折史的患者
还有一些人也需要做BMD检查:
年龄40岁,且有下列不良生活习惯者:
长期大量摄入咖啡
长期超量吸烟(20支/天)
长期酗酒
长期摄入碳酸饮料
长期不当节食减肥者
长期日照不足或饮食Vd不足
长期偏食、贪食
健康骨骼要靠“动”出来(Alsosee:每天走步,保持骨量)
当人体长期运动缺乏时,成骨细胞的活性会显助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显助增加,骨拆除大于骨建设,骨密度下降,骨质量下降。
当人体运动时,关节的活动,拉动肌肉收缩,再直接作用于骨组织,骨组织不停地受到刺激,骨内血流量增加,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增加,骨骼强健。
运动还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增加机体的平衡能力,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改善精神面貌,减少跌倒的风险,减少骨折危险。所以说好骨骼要靠“动”出来。
运动也需有度,不能过量(Alsosee10.12世界关节炎日:每天步数越多,真的越健康吗?)。
延伸阅读:
:每天走步,保持骨量
有一种痛深入“骨”髓,有一种伤害刻“骨”铭心
“瓷娃娃”,美丽名字的背后
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zmeishen.com/gszxz/139.html